2024年3月15日下午,工程管理学院开展“搏击长空凌云志,奋进逐梦燃青春”至任先锋课堂,邀请到青年先锋、某位来自保家卫国前线的军官与同学们交流信仰与初心、学习与成长、科技与国防。本次先锋课堂采用访谈形式,由工程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力立与嘉宾A开展对话,生涯探索与求职规划课授课教师、研究生辅导员李晓智、柴昭,党团员代表及课程学生30余人参加。活动由院研究生团委副书记吴雨珣主持(因保密要求嘉宾个人信息不公开,统一以A代称)。
信仰与初心
从琅琊路小学到南京外国语学校再到南师附中X班,A跳出同学们的“常规路线”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在十来岁的年纪,是什么促使他放弃出国读书的规划改报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
答案要从蓝天梦与爱国心说起。对蓝天与太空的好奇要追溯到A六岁的一次经历——在父母的带领下,他参观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返回舱。远小于想象的容身空间、复杂艰苦的工作环境深深地震撼了他。自此,A的心中埋下一个蓝天梦,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成为像杨利伟将军一样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某次展出中的“神舟五号”返回舱)
中学时,他原本的规划是先出国学习高精尖科技,学有所成后再归国报效。但一次游学美国的经历让他清晰地意识到——在异国他乡,再大的成就也换不来真正的尊重;而在祖国,再平凡的岗位,只要认真投入,国家必给你掌声!十四岁的他在博客中这样写到:去美国之前,美国是我心中一切;回来以后,我的一切已
再是美国。自此他坚定地选择在祖国的土地上成长发展,在国内读大学的念头也逐渐萌发。因此当看到X班招生信息时,他心中万分激动,这正是实现蓝天梦、爱国心的完美之选。虽知前路将是异常艰苦的训练和高达80%的淘汰率,他仍毅然走上这条路。
高中时,X班虽然实行淘汰制,但同学们相处的模式不是激烈竞争,而是相互帮助、加油喝彩。大家一起晨训、拉练,一起学习备考、画控板图。三年间,A与“战友们”朝夕相处、并肩同行。拼搏的岁月塑造了他坚毅的精神内核与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也更坚定了他投身蓝天的决心。在获得南师附中“校长奖”时,他写下这样一段话:“最享受的学生生活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抬头有清晰的远方,低头有坚定的脚步,回头有一路的故事。”
学习与成长
入选X班的那天,A给父母留言:“从今天开始我就走上了一条与你们所期望的不同却同样辉煌的道路。”进入大学后,A成绩优异、发展全面,不仅担任团学骨干、屡获赛事殊荣,更是全校一年级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几位学员之一。但通往辉煌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路平坦。二年级时,A遭遇意外在训练中受伤,不得不终止飞行生涯。师长们对此都非常惋惜,面对这一沉重打击,A却来不及消沉。他一方面积极治疗争取尽早康复,一方面认真思考新的未来。最终,他凭借突出的编程能力与优异的学业表现经遴选进入飞行器控制专业学习。回顾这段历程,A说是对蓝天梦的反复叩问让他找到新方向——虽不再能亲自飞行,但可以参与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运用,通过提高飞行器质量和性能,来改善飞行员的飞行环境并减少损伤。儿时的梦想自此开启了新篇章。
虽然告别了飞行生涯,但依然必须通过体能考核。临近大四毕业时,刚刚伤愈复训的他接受了第一次测试,毫不意外,成绩离及格线差距很大。于是他立刻进入体能特训,既要避免再次受伤,又要迅速提高成绩。与此同时,A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毕业论文。面对双重压力,他将时间利用到极致,日程安排精确到分钟。从天亮到熄灯,除规定的课程和学习任务外,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来跑步,每天至少30公里,风雨无阻。而每晚熄灯后,他还要至少投入四小时窝在被单里推进毕业论文。最终,A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体能考核,毕业论文更是获得学校最高荣誉——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奖,得到领域内专家高度评价。
不论是意外受伤还是极限压力,A似乎从不内耗,总能迅速复原、坚韧生长。对此,他说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都不可避免会有超越掌控的时刻,但若能激发心中韧性的力量,完全可以化内耗为动力,让挫折与压力成为成长的沃土。而提及毕业论文,A强调他始终直面实际问题和一线需求,坚持在调研中找研究点,做最有实用意义的改进与创新。此外和普通大学不一样的是,他的导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上级,给出的反馈是指导更是命令,因此他始终斗志昂扬,不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绝不停下。
科技与国防
毕业后,A从学校奔赴保家卫国一线,对进入实际场景、解决真实问题有了更切身的体会。A与战友们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学以致用,持续优化有关功能,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比重”目标全力奋斗。历经多年磨练,A也对科技与国防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认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青年大有可为。于国防而言,科研创新为的是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发展新质战斗力;于高校而言,科技创新为的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新浪潮,南京大学提出了“AI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工程管理学院师生更是率先进行交叉复合专业的探索,希望大家充分用好宝贵的学习资源,找到真问题、解决真需求,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锻炼真本领。
不知不觉间,一个半小时的访谈结束了。嘉宾的话语朴素却多次震撼全场。在分享课堂感悟时,杨若辰同学说她深深地为嘉宾的毅力、韧性与永远追求卓越的精神感动,自己将更加珍惜学校里的学习氛围,将个人的兴趣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阿亚拉交兰同学说对“幸福稳定生活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人在负重前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堂课更加坚定了自己回到边疆参军报国的选择。李晓智老师说,在人生的多次选择中嘉宾都有其他选项,或许更令人羡慕,或许更安逸安全,但他最终选择了看上去更为艰难的路,而这便是对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说的“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的践行。
最后陈力立老师总结,“至任”系列活动致力于帮助在校学生探索生涯规划、开拓职业视野、了解行业前沿、关注社会需求。本次至任先锋课堂带领大家关注新兴领域的战略需求。新兴领域的发展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其中往往蕴含着“跨界”“破圈”的契机。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都呼唤科技创新,国防军工是我校毕业生重点就业领域,希望青年学生抓住机遇、积极投身、锐意进取,书写心有大我、科技报国的青春华章。